当前位置: 首页 >> 机械厂家

蒜薹贮藏保鲜技术的研究及应用一

2023-03-16 来源:泰州机械信息网

蒜薹贮藏保鲜技术的研究及应用(一)

蒜薹是鲜菜中产后通过低温、气调,进行大批量、长时间(8—10个月)贮藏保鲜,排开上市,成功的实现周年供应,并给农民、贮业主和批发商多方带来效益的典型蔬菜。其影响之大,牵动之广,是其他各种蔬菜不可比拟的。

一、蒜薹贮藏保鲜技术的发明、研究和推广

(一)传统蒜薹贮藏保鲜技术的延续

利用冰窖保存蔬菜是一种由来已久的传统贮藏保鲜技术,历史上有记载的是清朝北京北海冰窑,近代沿用至今的当属辽宁省开原县的老城冰窖蒜薹技术,开原冰窑蒜薹已有百年余历史,现今老城镇仍有70多座冰窖,年贮蒜薹总量超过800吨(最多的1984年曾有81座冰窖,贮藏1100多吨蒜薹)。该传统贮藏保鲜技术之所以能延续到今天,是该地有著名的“开原大蒜”和尚末被污染的冰源——清河。

(二)现代蒜薹贮藏保鲜技术的发明

现今国内各地普遍应用的蒜薹薄膜袋小包装气调冷藏技术是七十年代初在沈阳发明的。当时450万人口的沈阳市三大节日(十一、新年、春节)的重要细菜——蒜薹是靠城北35公里外沈阳市蔬菜公司所属的每年约300吨贮量新台子冰窑供应的。由于贮量小、劳动强度大,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要要,1972年沈阳市蔬菜公司和沈阳农学院合作开展多种蔬菜贮藏保鲜技术研究,1973年市公司所副食品调拨站的张玉明同志在0℃冷库内用厄瓜多尔进口香蕉属塑料袋装了一袋蒜薹,试贮了163天基本不变质,受此启发,双方1974年在市公司所属的和平菜站采用国产聚乙烯薄膜袋(1000*700-750*0.06-0.08毫米)试贮100吨蒜薹,部分贮至春节,并从1974年开始在和平、铁西、大东几个菜站先后对蒜薹的不同产地、不同装量、不同气体指标、不同放风周期等多项技术指标进行试验研究,取得可喜的成果。从而初步确定并提出“蒜薹薄膜袋气调冷藏保鲜技术”,于1975年5月先期在国内报导(原商业部《商业科技情报资料》刊载)。紧接着1976年中国科学院北京植物所与北京市蔬菜公司合作,在崇文门菜站先后对蒜薹薄膜袋封气调冷藏中的不同品种、不同贮藏温度、不同气体浓度、不同调气方法以及蒜薹采后生理中温度、气体影响,物质转移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于1977年6月后相继发表研究论文,从此为现代蒜薹薄膜袋小包装气调冷藏技术的大规模推广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在此期间,沈阳、北京的合作还对采用聚氯乙烯薄膜大帐密封冷藏蒜薹技术进行了试验研究和报导,当时形成了蒜薹袋封冷藏技术以沈阳为优,蒜薹帐封冷藏技术以北京为优的技术格局。

(三)蒜薹贮藏保鲜技术的广泛深入研究

在沈阳、北京对蒜薹贮藏保鲜技术开创性研究基础上,国内众多院所和生产单位合作分别从不同方面对其进行广泛深入研究:其中主要山西祁县联合工厂与济南果品所1980年合作研究“聚氯乙烯透气湿袋贮藏保鲜蒜薹技术”、上海市蔬菜公司与中科院上海原子能所1981年合作研究“蒜薹涂料保鲜小包装技术”、上海蔬菜公司与华东纺织工学院1983年合作研究“AR502保鲜袋(多功能高聚物涂层材料织物涂敷)保鲜蒜薹技术”,上海橡胶制品所与洛阳市蔬菜公司1981年合作研究“蒜薹硅橡胶窗帐封气调冷藏保鲜技术”,中科院兰州化物所与山东陵县抬头寺冷藏厂1985年合作研究“蒜薹硅窗袋封气调冷藏保鲜技术”(沈阳农业大学与沈阳市蔬菜贮藏加工厂1989年合作研究“蒜薹硅窗袋贮藏保鲜技术”)、武汉市塑料研究所与沈阳市蔬菜贮藏加工厂1988年合作研究“蒜薹透气薄膜袋封气调冷藏保鲜枝术”,河北农业大学与中国农科院蔬菜所1989年合作研究“敌霉灵烟剂熏蒸防腐保鲜蒜薹技术”(与此同时,中国农科院植保所与北京南苑冷库1991年合作研究“绿鲜宝蒜薹专用保鲜剂熏蒸防腐保鲜技术”、中国农业大学和解放军防化院与河北蒿城外贸冷库1994年合作研究“抗霉灵烟剂熏蒸防腐保鲜蒜薹技术”,天津国家农产品保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北京南苑冷库1997年合作研究“CT—蒜薹专用熏蒸保鲜剂”、河北农业大学与珠海、国家农产品保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994年合作研究“949液体防腐保鲜剂蒜薹技术”(与此同时济南营养源食品所与河北魏县宏源冷库1995年合作研究“FK蒜薹液体防腐剂保鲜技术”、天津国家与产品保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997年研究“CT—蒜薹专用液体保鲜剂”)。

(四)蒜薹贮藏保鲜技术的应用和开发

1、蒜薹销地贮藏保鲜业的兴衰

蒜薹薄膜袋封气调冷藏技术自75年基本研究成功,并于当年在沈阳市蔬菜公司所属几个菜站冷库,调运贮藏1600吨江苏、安徽、出东产区蒜薹开始,即迅速在辽宁、东北以至国内各地进行大规模推广应用;在七、八十年代该项技术主要是在北方大中城市由国家出资新建、改建的一批蔬菜公司、果品公司、食品公司、水产公司等单位大型冷藏内贮藏应用,到1989年仅辽宁省蒜薹总贮量达3.4万吨,国内蒜薹总量达10万吨。这在当时蔬菜供应短缺的计划经济时代,对解决城乡居民淡季,尤其是三大节日(十一、新年、春节)期间的细菜供应起了相当大的作用,同时也给企业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这期间在国家《六五》、《七五》计划重点立项、科技资助下,各院校及科研单位与各地蔬菜公司结合,对蒜薹贮藏保鲜中的诸多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取得一批具有应用价值的研究成果,推动了这一产业的发展。这期间全国建设用于贮藏蒜薹为主的商业蔬菜冷库达20多万吨,但这种销地商业性贮藏存在的弊端,在进入市场经济发展阶段逐渐显现出来:首先是农商分家“二层皮”,农业种植、商业贮藏,两心眼,各顾各。农民种菜,只求高产、丰收的数量,不考虑什么耐藏、抗病的质量;其次销地到产地长距离运输(过去火车运输往往要5—7天,汽车运输也要2—3天),入贮蒜薹质量变(薹条失水,薹梢干萎),损耗大(往往途耗约10%,贮前整理修剪耗约10%);再有国营商业管理体制的落后、不适合,贮藏成本高,效益差,连年亏损,造成销地国营蔬菜(包括果品)公司冷库纷纷倒闭、转向。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okex平台app软件官网下载地址

okx地址

okx交易所软件地址

友情链接